11月初,貴州迎來溫暖的“小陽春”,時逢生姜采收時節,各地姜農都趁著好天氣,完成最后的采收工作。
在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塘堡村,青岡坡下熱鬧非凡,一百多人的隊伍分工明確,挖姜、抖土、砍枝、裝袋、稱重一氣呵成。在距離青岡坡200米外的公路上,幾個年輕漢子開著三輪貨車等在路邊,十余人背著姜沿著蜿蜒的山路漸行漸近。
現場管理員吳貴海不時被村民咨詢,都希望到基地來干活。吳貴海邊擦汗邊笑著摸出兜里的百元現鈔對記者說:“我們這個基地開收一個星期了,早上7點半上班,大家7點就來了,平均100元一天,來的村民絡繹不絕,每天都是現金發工資?!?/p>
近年來,貴州農村產業革命不斷向縱深推進,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齊頭并進,農民吃上了“產業飯”,不僅可以拿到土地流轉費,還可以在基地務工,每月能拿到不少務工工資。
“說實話,以前種玉米畝產滿打滿算也就600塊錢,一家人哪里夠用?現在調減低效作物,種上了蔬菜、食用菌、水果,收入明顯高了很多?!辨倢幾灾慰h農業農村局植保植檢站站長程蕾告訴記者,今年全縣僅小黃姜種植面積就達到了15.11萬畝,預計產值10億元左右,各地姜農迎來大豐收,單畝產值是玉米10倍以上。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貴州廣沃的土地被盤活,精選產業帶來了高效益,農民依托產業發展實現增收致富,農業現代化建設也邁上了新臺階。隨著1000多萬畝低效作物的調減,貴州多個產業迅速實現“裂變式”發展,辣椒產業產銷全國第一,茶葉產量穩居全國之首,刺梨、獼猴桃、火龍果等位居全國前列。
在惠水縣,小小的佛手瓜,從2007年的1個村50戶發展到現在41個村1.43萬戶,種植規模從100畝擴大到5.2萬畝,產業規模和產值增長500多倍,是當地響當當的“口碑”產業。
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黔貨出山”也步入快車道。2017年,全省銷售農產品突破百億元,短短幾年間,銷售額就實現了成倍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銷售農產品585.5億元,產銷之間的緊密銜接,為助農增收拓寬了新市場,小農經濟與現代農業由此建立起利益聯結。
今年上半年,貴州實現農業總產值1047.76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1元,山鄉迸發無限生機。近年來,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帶動貧困人口753.5萬人,占貧困人口96%,依托相關產業促進就業13.9萬人?;厮荨笆濉?,產業發展不斷迎來新增長,山地特色的優勢逐漸凸顯,農村產業革命喚醒了貴州沉寂千年的土地。
?。ㄙF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梁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