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貴州省深度貧困縣、“9+3”掛牌督戰縣之一。
近日,筆者走進納雍縣,了解農行畢節分行信貸支持當地紅托竹蓀產業發展、助力百姓脫貧致富的生動實踐。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和省委產業革命的重要決策部署,納雍縣立足“產業+扶貧”思路,將紅托竹蓀打造成地方一大特色產業,并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由生物科技公司負責菌棒供應、技術指導及產品回收,合作社負責具體經營管理,貧困戶入股合作社及參與種植方式進行運作。
根據規劃,全縣將建設紅托竹蓀四季出菇大棚3000棟,每棟大棚每年可栽培紅托竹蓀菌棒8800棒,年產紅托竹蓀鮮品約4000噸,可帶動1500人參與紅托竹蓀大棚管理,并優先聘用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種植和管理。
農行畢節分行立足結合納雍縣紅托竹蓀產業發展實際,創新推出“紅托竹蓀產業扶貧貸”,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提供信貸支持,讓合作社出資的老百姓“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股權、農民變股東”,解決紅托竹蓀的種植、收儲、加工及流通等環節的資金需求。截至9月末,已向種植紅托竹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放貸款3370萬元。小小紅托竹蓀,將“托紅”百姓致富夢。
“紅托竹蓀產業扶貧貸”創新推出,讓地方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也因此留住了多數外出務工人員。納雍縣小羊場鄉新聯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王永勇便是受益者之一。
“之前常年外出務工,離家遠、工資低,還照顧不了娃娃?,F在好了,家門口都建起了紅托竹蓀大棚,在大棚內務工月收入達5000多元,既保證了基本的生活開支,又能照顧小孩和陪伴老人”。王永勇一邊忙活一邊說道。
羊場鄉種植紅托竹蓀的合作社已達10家,務工人員達300余人。目前,農行畢節分行已向羊場鄉的6家合作社發放貸款2870萬元,解決了種植紅托竹蓀菌棒、人工費用等資金缺口。6家合作社共種植紅托竹蓀約256萬棒,年產紅托竹蓀約77萬斤,銷售收入約2700萬元。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灌溉。下一步,農行畢節分行還將繼續加大紅托竹蓀產業扶貧貸資金的注入,助力地方將紅托竹蓀產業做大做強,讓紅托竹蓀產業扶貧貸“托好”百姓致富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