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州新聞11月23日電(韓園媛 向義)近日,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對坡鎮大堡社區蔬菜大棚基地里,十幾余村民們在大棚里穿梭,忙碌著采摘新鮮蔬菜,經過認真挑選、稱重、裝框后,即將被送往城區各大農貿批發市場,進入市民的餐桌上。

這樣忙碌熱鬧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有,今年5月,基地負責人周正銀在原來已有的大棚基礎上,租用757個大棚擴大規模,繼續發展蔬菜,但依舊供不應求。
“我們種的是火鍋類的小菜,品種有十七八種,天氣好的時候所有的小菜一個月可以長一茬,一年可以種八茬?!敝苷y介紹。
為確保每月都有固定的新鮮蔬菜出售,大棚采用輪種模式廣泛展開,既保障市場需求,又吸納80余名大堡社區及附近村的群眾前來務工。
大堡社區建檔立卡戶陳庭巧把家里的2畝地流轉出來參與大棚建立,每年能拿到1000多元的土地流轉費,不僅如此,她還在大棚里務工,真正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也有了筆穩定的收入逐步實現脫貧。
2017年9月,恒大集團經過實地考察,在對坡鎮大堡社區確定了援建地址,建立大棚987個,助力當地產業發展。依托良好的土地環境和大棚資源,大堡社區積極引進企業、致富帶頭人等發展大棚產業,分別用于辣椒、茶苗等育苗,相繼栽種了各類瓜果蔬菜,把大棚效用發揮到實際。
“只要大棚不閑置,就能長期帶動當地群眾發展,獲取務工收入,自大棚建立使用起來,陸陸續續發放了幾百萬元務工工資,老百姓是真正得到實惠的?!贝蟊ど鐓^黨支部書記謝德敏說。

在八寨鎮鐘寨村,自大棚建立起來,不同承包主體相繼發展圣女果、五彩辣椒、哈密瓜等產業,經營主體的改變讓當地產業不斷豐富的同時也影響著村民們的思想觀念。
從“不愿種”到“喜歡種”,從“陌生”到“習慣”,大棚產業讓鐘寨村河畔兩岸散亂的土地集合起來,統一建立、規劃,交付給“致富帶頭人”。
“這里沒種過哈密瓜,土地土質好,營養足,施肥、打農藥都比較少?!辩娬宕笈锘刎撠熑岁惓瘯嬖V記者。

今年7月,在經過了解后,他看中了鐘寨村的大棚環境,便引進哈密瓜種植,如今采摘已結束,“我們利用114個大棚用來種植哈密瓜,除日常管理的幾個固定工人外,用工高峰期在采摘時間可達到二十多個?!标惓瘯f。
除了務工收入外,一個大棚一年還產生租金700元,用于支付土地流轉費和貧困戶分紅,不斷為貧困群眾創造收入。
“我們當地的產業稀少,未建大棚前守著好的土地資源不知道如何發展,恒大集團援建大棚后,給我們帶來了發展契機,不僅給我們群眾帶來了長時間的務工收入,也給我們今后發展指明了方向,開拓了新的產業發展?!辩娬逯魅螐埞獠耪f。
近年來,七星關區積極發揮恒大集團援建的大棚效用,積極發展各類產業,不斷激發產業優勢,促進規?;a,讓廣大群眾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增收致富。
據悉,自2017年恒大集團幫扶七星關區以來,在鄉鎮(村)共計19處集中建立大棚,目前大棚數共計6155個,目前使用數為4874個,其中用于育苗的大棚167個,種植蔬菜的大棚1878個,種植食用菌的大棚1017個,種植中藥材的大棚345個,草莓、葡萄等水果種植大棚878個,種植其他作物大棚20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