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州新聞11月24日電(張永恒)深秋的季節,天空下著毛毛細雨,透著一絲絲涼意,早上七點,貴州省福泉市馬場坪街道辦事處平堡村駐村工作隊員楊志軍像往常一樣,在與老母親進行簡單地告別后,駕車趕往自己包保的下堡組開展工作,這幾天,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式進入入戶數據錄入階段,楊志軍要去組里把家庭人員有變動的幾戶人家再核實一下,進行普查數據的錄入。他說,自己手機上有“秘籍”,數據核實完,錄入工作很快就能完成。
秘籍一 數據清情況明才能精準施策
楊志軍,是福泉市農業農村局選派的一名駐村干部,從2018年到仙橋鄉大花水村趙家院再轉戰到馬場坪街道辦事處平堡村下堡組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工作,一晃就快三年了。
由于屬于駐村工作隊年齡最大的一名駐村工作隊員了,大家也親切叫他“老軍哥”,在“老軍哥”的手機上,有一個建檔立卡戶的文件檔,里面有組里許多的信息、組上有多少人、男性多少、女性多少、讀書的有多少、有多少勞動力、在外務工的有多少都一一囊括其中,每一個建檔立卡戶的家庭信息、人員情況、教育情況、身份證號、健康狀況等基本信息;家里有承包田土,今年都種植有什么,養有多少豬、多少雞、家庭人員在哪務工、務工收工等詳細信息全部記錄在手機上,“老軍哥”調侃地告訴我們,年紀大了,記性不好,每家每戶的情況記不住,只能記在手機上。
下堡組的楊勇、雷定文兩戶群眾都是組上的建檔立卡戶,在2019年的易地移民搬遷工作中,當得知他們都符合搬遷政策,兩家遲遲下不了決心,楊志軍多次到群眾家中做工作,為他們講政策,算細賬,把黨和政策的惠民政策進行詳細宣傳。經過多次努力,組上的楊勇、雷定文順利搬遷到馬場坪街道樂崗五星社區,開啟了新的生活。
2019年,下堡組的群眾雷定華因家庭變故,生活困難,雷定華與母親勞動力不足,家里還有一個上中學的兒子,得知他家的情況后,楊志軍多次到他家進行走訪,了解核實情況,及時向村支兩委進行匯報,按程序為他家申請低保,并為他推薦了村級保潔員的公益崗位,切實解決了雷定華的家庭實際困難。
“老軍哥”說,把群眾的信息花點時間整理好,建立成自己的信息庫,這樣,組上的建檔立卡戶和一般群眾的情況都能隨時隨地精準掌握,隨時可以查閱,他們應該享受什么政策,得到過什么補助等等都一目了然,在工作中,涉及每家每戶的信息只要一點開,都可以隨時掌握。每一戶的動態,隨時進行修改,完善。只有這樣,自己才能精準了解、精準管理、精準施策。
秘籍二 發揮專業優勢真心為民服務
2018年,在仙橋鄉大花水村趙家灣組駐村期間,當得知當地大力發展“草棚雞”,楊志軍積極與單位聯系,為趙家灣組的群眾申請了5000只雞苗,及時發放到群眾手中,并向群眾傳授養殖技術,指導群眾精心喂養。
2019年5月,馬場坪街道平堡村百子橋組群眾種植的玉米出現蟲災,當得知情況后,楊志軍第一時間到現場了解災情,了解玉米蟲災情況,通過農業技術專家網對百子橋玉米蟲災進行研討,找出蟲災的防治辦法。及時把治理玉米蟲災的農藥送到農戶手中,指導群眾進行防治,有效地減少了群眾的損失。
“老軍哥”說,自己說出身在農村,工作在農村,現在來參加脫貧攻堅駐村工作,要把自己多年農業部門的專業優勢真正發揮好,真心為群眾做好謀劃,為群眾做好技術指導,讓群眾發家致富?!?/p>
秘籍三 因地制宜 調整產業發展模式
馬場坪街道平堡村是福泉規劃的農業產業大壩之一,也是福泉水源保護地,鄉村旅游,農家樂、養殖業規模發展受到一定限制,按照高效農業產業的發展思路和平堡村離城區近等區位優勢,“老軍哥”積極組織群眾發展蔬菜種植,走“綠色”發展之路。先后發動群眾種植香菜85畝,“大福姜”種植163畝,辣椒種植128畝,油茶種植50余畝,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增加了群眾收入。目前,平堡村高堡至平寨5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也正在實施當中,通過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四雙模式,進行規范化蔬菜種植,將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群眾增產增收。
與此同時,“老軍哥”還依托當地豐富水源條件,發動群眾進行稻田養魚,為平堡村爭取稻田養魚項目、“稻+N”(魚、鴨、蛙、蝦)項目、林下養雞養殖項目等農業產業項目,項目總投入資金17.3572萬元,實現群眾從單一種植向多元化種養殖發展。
秘籍四 脫貧攻堅是責任更是信念
從2018年,從選派到仙橋鄉大花水村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工作以來,每到一處,“老軍哥”都有一個信念。脫貧攻堅是一項歷史性工程,是黨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脫貧攻堅勝利在望,自己能參與這一場脫貧攻堅的征程很是榮幸。雖然87歲的老母親需要人照顧,但“老軍哥”沒有打退堂鼓,只是向組織提出調整到離家稍近一些的地方,方便照顧老人的請求。已經55歲的他,憑著一顆赤熱之心,每天奔走在脫貧攻堅的路上。。。。。。
三年來,“老軍哥”不忘脫貧工作的初心,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更是把實實在在的實惠送到了群眾手中。通過“五改五化五引導五教育”等一系列舉措,村寨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等有了明顯變化,群眾的獲得感得到提升、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老軍哥”說:“我也是農民出身,組織安排我來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只能把工作做好,把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傳達到群眾身邊,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讓廣大人民群眾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這是我的職責所在,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對得起自己,對得起黨和人民?!保ㄍ辏?/p>
